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系列部署,落实农业农村部有关要求,切实做好“两手抓”“两不误”,指导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产养殖生产,支撑“菜篮子”供给,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积极组织体系专家编写《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供各地在春季水产养殖生产中参考。
一、种苗生产指南
1.做好亲本培育
春节,随着水温逐渐回高,特色淡水鱼的亲本培育工作需要着手准备。首先,对越冬后的特色淡水鱼亲本进行性腺发育检查,排除异常情况,制定亲本培育计划:特色淡水鱼选择体质健壮、形态标准、无病无伤,年龄为2龄以上,雌雄鱼比例为1:1~2:1(不同品种略有差异)。亲鱼经运输后,需经消毒处理,放入亲鱼池培育。亲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2 米,池底淤泥少,亲鱼的放养密度为100~500千克/亩。淡水鲈、鳜、鳢等肉食性亲鱼投喂鲮鱼、鲫鱼、鲢、鳙、草鱼等作为饵料鱼,规格在15-25 cm,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8 %,一般3-5天投喂一次;黄鳝亲鱼在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进行投喂蚯蚓,日投食量按照黄鳝亲本体重3%左右投喂;黄颡、鮰等投喂优质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应不少于30~36%,在亲鱼产卵前后30天左右,每天增投一次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虾等,加速亲鱼性腺的营养积累和转化,促进性腺成熟。
繁殖期亲鱼耗氧量大,对低溶氧特别敏感,春季将亲鱼池换水一半,四月份开始,每周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期间每隔3~5天冲水一次进行刺激,促进性腺发育;在产卵期间保持池水微流水。
亲鱼培育期间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情况,保持水体溶氧充足;观察亲鱼摄食和饵料存留数量,及时补充饵料;观察亲鱼活动情况,发现有异常时及时处理。
2.做好鱼苗繁殖
早春雨水较多,昼夜温度变化大。容易造成亲鱼的人工催产效应时间长且不同批次差异较大,鱼苗繁殖效果不稳定。使用综合性的催产激素,对亲本暂养水体控温,记录每批次催产激素用量和效应时间,能更好的制定繁殖计划和方案。人工催产过程中,适当添加抑菌药物,防止伤口感染,引发亲本水霉病和赤皮病。罗非鱼、鮰、淡水鲈等产卵水域底质条件以砂质、少淤泥或硬质底为好;池水深1.1~1.3米左右;水体透明度为40厘米左右;溶氧量要求在4~5毫克/升以上;性成熟好的亲鱼一般在天气晴好的状况下产卵,通常水温在20~30℃时特色淡水鱼各品种能自然产卵和受精,产卵的适宜水温为23~28℃因不同品种差异而不等。黄鳝苗种繁殖采用人工仿生态繁育采用稻田网箱繁殖技术,将稻田整理平坦,并按每亩稻田埋置面积大小为1.5m网箱200个,每口网箱中投放3~5棵水葫芦。
3.鱼苗、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期间要提早喂食,加强训食,增强鱼的体质。罗非鱼、黄颡鱼、鮰等放苗前3~5天肥水,每天用黄豆磨浆全池泼洒,每亩用黄豆2~3千克左右,鱼苗下池后一般不需投饵,5~7天后逐渐添加投喂人工饵料,选择配合饲料专用料0号料,蛋白质含量32~35%左右,每天至少投喂2~4次,日投饲量为鱼苗体重的8~10%;鳜、鲈、鳢等肉食性鱼类初期投喂刚开出膜的鲮鱼苗、团头鲂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投喂量为鱼苗8~10倍;鱼苗培育期间,注意饵料鱼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并随着鱼苗的发育生长,日投饲量相应增加。
4.病害防控
鱼苗孵化、培育用的水体,要彻底清除敌害生物,消灭病原体,并用筛绢网过滤,特色淡水鱼繁殖生产用具每日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鱼苗、鱼种培育期间,定期采用生态制剂或食盐水进行消毒,预防疾病,观察鱼苗活动情况,并定期抽样镜检,发生病害时,要科学使用药物进行处理。
二、成鱼养殖生产指南
1.做好水质调控
水质好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俗话说养鱼就是养水。调控好水质,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功和效益。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抽查水样,检测池水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pH值、总硬度等指标。溶解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pH值7.0~8.0,氨氮0.2~0.3毫克/升,亚硝酸盐2.5毫克/升以下,总硬度在30~150毫克/升为宜。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
1.1水质调控方法
(1)逐步加注新水。春季水温处于相对较低阶段,为了让阳光更好照射以让水温尽快上升,刚开始时水位不应过高,一般苗种投放时水位在80-100cm,然后逐步加注新水,每次加新水10cm左右,直至1.5-2.0m水深为止,而且最好选择有阳光时加水为好。
(2)科学使用增氧机增氧。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较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有害气体。
(3)适当追施化肥。适当施用化肥可以使浮游生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视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情况,一般选择在有阳光日子,每亩每米水深池塘化水全池均匀泼洒1千克磷酸二氢钙(磷肥)和3千克尿素。
(4)适时使用药物。定期施放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毒害。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0-15千克,加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此外,有益微生物(如EM、光合细菌等)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等作用,可隔每20天全池泼洒1次,但是要注意和泼洒生石灰时间至少错开5天左右。
2.做好放养种苗
2.1 放养前准备
清塘消毒:池塘清整是为了改善池塘条件,在放干塘水,清除底部淤泥后,应保证淤泥厚度不超过30 cm。清整鱼塘后,池底留4-6 cm的水深,用生石灰80 千克/亩(或者漂白粉15 千克/亩)清塘消毒,彻底杀灭病毒和有害微生物。然后经5-6天曝晒后回水1.0 m左右,注水时经60网目筛绢网袋过滤除杂。进水后,再次使用1ppm漂白粉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确保水体无潜在病菌危害。
水质培育:池塘消毒三天后,可对水体进行肥水操作。因地制宜采用“肥水宝”等进行培育水质,培养浮游生物等饵料生物。使得池水呈现淡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30cm左右。
2.2 苗种投放
鱼种来源:要选择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性强的苗种,应选购自正规苗种场,以保证苗种的质量。
鱼种规格:鱼种规格的选择与水源情况、单位计划产量、养殖周期和商品鱼的规格密切相关;与养殖地区气候特点、生长期的长短、放养密度、养殖模式等多种因素相关;鱼种规格原则上越大越好,但要考虑成本和运输成活率,在一个池塘中要求放养规格整齐(个体差异在10%以内)的鱼种。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放养鱼种规格大小和时间,出塘规格要求,以及不同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来考虑选择密度。
放养时间:一般选择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养。
鱼种投放时注意的事项:操作小心,动作轻快,尽量避免把鱼种弄伤;选择在晴天的上午,并在池塘的上风口投放;缓放苗,即鱼种运到目的地后,如果采用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则先把尼龙袋卸下来,置于阴凉处暂放15min,然后再放在塘水中,并不断泼水淋洒,10min左右再打开充氧袋,并逐步灌入塘水,当包装用水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把鱼种投放到池塘里;如果采用帆布袋或罐装运输,则先静置10~15min,然后采用人工或机械逐步向罐里添加塘水,待罐里水温和塘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把鱼种卸放到池塘里。
3.做好饲料投喂
3.1早开食
当水温接近特色淡水鱼的适宜生活温度时,就可以开始少量投喂。随着春季的到来,水温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鱼的采食量会增加。当水温达到适宜生活温度时,鱼的采食量可以恢复到正常采食量的70%左右,这时按正常投喂量的一半投喂(1~1.5%),既可以满足鱼的摄食,又不会造成投料过多的浪费。如果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导致饲料供应受限,也可适当减少投喂量至0.5%,后期可适当增加投喂量。
3.2控制投喂量
有些养殖户在投喂饲料后看到还有许多鱼在料台附近等着喂食,认为鱼没吃饱,就增加投食量;投食过多对于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种问题不大,但对于叉尾鮰、鲟鱼、黄颡鱼等肠道短、有胃的肉食性鱼种就会造成伤害,容易引发肠炎。
3.3投喂功能性饲料
由于经过越冬的养殖鱼类,体质一般较弱,可在饲料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帮助消化吸收,添加免疫多糖及保肝的药品,提高鱼的免疫力;定期投喂,每十天投喂4~5次,每天一次。
4.做好水产动物保健
罗非鱼、淡水鲈、鳜、黄颡鱼等特色淡水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疾病分为两类:一是细菌、真菌引起的水霉病,赤皮病,烂鳃。定期改善水体环境,发现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合理用药。同时打捞池塘中残饵、死鱼,保持池水清洁。二是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孢子虫、锚头鳋等引起的寄生虫病。保持水体的肥度,能有效的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针对不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有针对的使用药物。此外,要定期使用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定期加注或换新鲜水,高温季节保持较高水位,以保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部分品种也有一些病毒病,目前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疫苗和综合防控来抑制病毒病的流行。
三、苗种、成鱼及渔需物资运输
1.做好苗种运输
鱼苗、鱼种运输工具有尼龙袋、活鱼车等多种,运输密度根据鱼的大小、水温、运输时间等条件而各异。鱼苗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到苗种的体质、水质和水温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输苗种的体质要求健壮、无病无伤;运输前1~3天应先将池鱼拉网锻炼1~2次,并且在运输当天不要投饵,装运前将运输的鱼先放入清水塘中用网箱暂养2~3小时,使其排出粪便和粘液,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二是运输用水要清新,含氧量高,水温低无毒无异味;三是要考虑运输时,苗种装袋、装车、下塘或途中换水时要注意温差,不能超过3℃。
有些鱼种如斑点叉尾鮰、罗非鱼鳍条上有坚硬锋利的棘,采用氧气袋运输时轻巧方便,需小心装袋,要防止被鱼种棘刺通划破,造成缺氧死亡,导致运输失败。运输途中,在不能更换新水或缺乏其他增氧设备的情况下,鱼苗、鱼种运输中也可采取化学增氧的方法,即将一些能产生氧气药物投入水中,使产生氧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2.做好商品鱼运输
2.1基本要求
质量:待运的特色淡水鱼应无污染、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明显外伤、活力较强。其品质应符合GB2733,并参考DB32/T 2462-2013的要求。农药最大残留量应符合GB2763的要求,兽药残留最高限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设备设施:运输工具、保湿材料、装载与暂养容器消毒应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消毒剂产品,并按产品使用说明要求的方法用量进行使用。用于特色淡水鱼运输的车辆可由普通货车或箱式冷藏车改装完成,但是改装须符合GB 7258-2017,并方便活鱼装载、控温、增氧、换水及卸载。
卫生:运输特色淡水鱼的车辆设备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可使用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等)。装运过其他物品,特别是运载过活体牲畜的车、船、容器等应经过清洗消毒后才可装活鱼。
水和冰:暂养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运输用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运输用冰应符合SC/T 9001的要求。制冰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2.2 运输要求
捕捞:运前拉网锻炼,起捕前半月每周拉网锻炼一次鱼体,让待运输鱼接受长途密集低氧的承受力。
暂养:特色淡水鱼在装运前停食暂养1-2 天,暂养密度一般为30-50 千克/米。暂养溶解氧6-8 毫克/升,pH 6.5-6.8,水温15 ℃。
装载:泡沫箱冷链车运输适用于大批量中远距离运输。预先加入部分10~15 ℃清洁水至泡沫箱特色淡水鱼起捕后称量并倒入泡沫箱内。泡沫箱封盖打包,转运至冷链车内码放整齐,车内每个泡沫箱均从箱盖中部插入氧气导管一根。冷链车冷水性鱼类宜控温在6-8℃,暖水性鱼类宜控温在10-12℃,泡沫箱内水体溶氧不应低于6毫克/升。行驶途中应每隔2h随机检测若干泡沫箱内水体溶氧浓度。分仓水箱运输适用于小批量中近距离运输。仓内预先加入部分10~15℃清洁水,特色淡水鱼起捕后称量并倒入仓内。运输过程中水温应控制在20℃以内,保持连续充气增氧,溶氧不低于8毫克/升。
运后暂养:特色淡水鱼运至销售目的地后,投放到适宜暂养水体中。暂养水池水温应预先控制在与运输时鱼体所处温度相差不应超过5℃以上,投鱼后需调控水温时,升温或降温梯度每小时不应超过4℃。卸鱼时操作应轻快,将鱼缓慢置于暂养水体,应保持开动水泵循环过滤水质和开动充氧机增氧。
2.3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从业人员应具有健康合格证,患有对鱼类影响不利疾病者不得从事特色淡水鱼运输及装卸载。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搬运过程中禁止吸烟、吐痰和饮食,勤洗手,手受伤应戴防水手套。
3.做好饲料等渔需物资运输
在疫情防控期,应事先向主管部门申领通行证,申领通行证时,要填报车辆和驾驶人相关信息,并经所在区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公安机关确认后,由行业主管部门发放;春季雨水较多,运输途中要注意防水、防湿;司勤人员要勤戴口罩、勤洗;必要时选用84消毒液或双氧水对饲料和肥料的外包装、渔业机械、网具和车辆进行喷雾消毒、对特殊动保产品外包装选用75%酒精或浓戊二醛溶液稀释后用抹布进行擦抹清洁消毒。